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香蕉五月
网站地图
学院概况
学院介绍
机构设置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香蕉五月
综合动态
媒体关注
教学科研
合作交流
校园动态
学术视频
专题新闻
师资力量
名家名师
教育教学
本科生
研究生
院系设置
招生就业
研究生
合作发展
走进校园
校园导航
视觉校园
联系我们
人才招聘
学院概况
学院介绍
机构设置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香蕉五月
综合动态
媒体关注
教学科研
合作交流
校园动态
学术视频
专题新闻
师资力量
名家名师
教育教学
本科生
研究生
院系设置
招生就业
研究生
合作发展
走进校园
校园导航
视觉校园
联系我们
人才招聘
搜索
导航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香蕉五月
首页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香蕉五月
>
综合动态
>
正文
现代管理者的思维艺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党委书记郑其绪在我校暑期干部培训班上的报告
时间:2007.09.08
供稿:宣传在线
作者:郑其绪
现代管理者的思维艺术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党委书记郑其绪在我校暑期干部培训班上的报告
作者介绍:郑其绪,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党委书记、教授、国家人事部人才研究会学术部副主任、中国人才学研究会副理事长。郑其绪书记多年从事党务工作,有着极其丰富的党务工作和管理工作经验,他撰写出版的学术专著有《柔性管理》、《人才管理》等等,撰写论文几十篇,获得省部级奖励。被高校工委指定为处级干部培训授课专家。
今天上午和同志们交流的是思维的问题。之所以讲这个问题,是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不追求成功。成功是古往今来人们一个美好的梦,不知有多少人为之向往,为之憧憬。但是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却没有成功;有的人本来可以成功,但却庸碌一生;有的人本来可以早成材,但是大器晚成;有的人本来可以成大材,但却大材小用。这是为什么?我们不能等到回首往事的时候只落下一个遗憾。现在我们就来追寻这个问题的缘由。今年七月份,我看到中央电视台一档节目在讨论孔子“三十而立”的说法。环顾中国,环顾世界,人们突然发现“三十而立”的人越来越少了,而不立的人却越来越多了。这又是为什么?有些朋友说,这是因为那些人没有找到破译“三十而立”的人生密码。人生密码大致可以归结为三点。第一,择业,即选择什么样的职业;第二,工作,即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所从事的事业。这两个问题对于在座的同志们都已不成问题。第三,思索。区别于之所以晚成材、不成材、成小材的原因就是在思索上出现了问题。有了很好的职业,有了很好的岗位,工作也兢兢业业、认认真真,但就是干不出成绩,原因就是不会思索,不善思索。所以,我在国家人事部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作过一个报告,题目就叫做“常思,冥思,善思”。只有常思不行,常思只能反映敬业精神。所以还要冥思,就是得想清想透。但是这样还不够,如果再有点方法技巧就更好了,那就叫做善思。今天,由于同志们都是从事管理工作的,我就想从管理的角度上讲一点这个问题。
一、思维对象的复杂性。
我们的思维对象,简要的可以归结为三大现象。
第一类现象是模糊现象。
这一类现象的类属和边界具有非确定性。比方说天气的冷热就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事物的许多边界都是不确定的,但我们有时候人为的给它划定界限,这实质上是用一种错误的思维方式来处理本质上模糊的一类现象。现在我们很多时候还在不假思索地这样做着。而这一类现象的本质特征就是亦此亦比,非此非彼。这一类现象叫做模糊现象,研究模糊现象产生了模糊理论、模糊数学。但是模糊并非无知。
第二类现象是灰色现象。
就是部分已知、部分未知的一类现象。灰色现象跟模糊现象不一样。人们做人力资源规划、生产规划等都是由已知去推测未知。我们研究过去几年学校的学生规模、科研成果等情况,在这个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据此推理延伸,这就是由已知推测未知。现在我们用的手机就是一个灰色体,它的功能我们只开发了一部分,这属于部分已知,但相当一部分我们还不知道,这就是部分未知。对于我们人体自身也是灰色的。许多病症比如说感冒,人人都知道感冒了吃什么药,但是感冒的原因是什么,怎么根治它,人们都不知道。这一类现象就是灰色现象。所以灰色现象的基本特征就是浅显并存,真假相伴。人们研究灰色现象,产生了灰色理论和灰色系统。但是灰色不等于模糊。
第叁类现象是混沌现象。
这一类现象看起来更加难以捉摸,它是确定系统中的一种无规则运动。无规则到永远没有重复的程度。红旗在空中飘扬,任何一个时刻假设能够定格的话,定格以后形成的图案,在下一个时间永远不会重复出现。我们国家的生产和消费,每一年都不会重复以往任何一个年份。前些年有人预测,石油价格将大幅上升,但是石油价格却忽然下降。树叶丛树上落下的曲线永远不会一样。跳伞运动员、滑雪运动员从同一个地点、用同一个速度往下跳,降落的地点也都不会重复。因为这类现象是没有规律可循的,既非周期,又非准周期,貌似随机,又非随机。混沌现象的基本特征是拒绝重复,敏感扰动。但是,混沌现象又受某些个因素的影响非常敏感。大学生每年消费量可以画作一条曲线,尽管每一年的曲线都不相重复,但是却有最高限和最低限。最高和最低两条线之间形成的一条带子,在混沌学里我们称之为“吸引子”。有了这个“吸引子”,我们就可以知道今后大学生消费如果高出最上面的线,就要压缩管理资金,如果低于最下面的线,就有可能造成脱节。人们研究混沌现象,产生了混沌理论和复杂系统。但是混沌不等于无序。现在有一种管理叫做“混序管理”,就是混沌、有序的管理。例如我们某一个学校或某一个部门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一种混沌关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好坏始终处在矛盾变化之中,它的度和质一直在发生变化。我们要有这样一种观念,一个单位矛盾太大了不好,没有矛盾也不好。有一定的矛盾,保持一定的度,对单位的管理是有好处的。
我们的管理者和科研工作者都面临这三大类现象,在这三类现象里有许多丰富多彩的工作要做。因此,要求我们的思维必须跟得上。“思者生,从者亡”,在现代社会里,不能指望总是依靠跟人学习而站稳脚跟。因此,我们的思维待深化、待活化。
二、思维的科学与艺术。
现代社会,公司家求实、政治家求稳、哲学家求全、理论家求新、艺术家求美、科学家求真。他们所追求的目标都不一样,但最终这些追求都要落实在思维上。所以,管理者要讲究思维的科学与艺术。
(一)知微知彰、知柔知刚——思维的理性。
思维具有六性,六性之首是思维的理性。思维的活性、灵性、悟性等的起点都是理性,要在理性的基础上实现。思维的第一性叫做“知微知彰,知柔知刚”。
第一,“知”的管理意义。古人讲知县、知府、知州等等,之所以前面都用个“知”字,就是明确“知”重要。“知而不随、知而不钝、知而能治、知而善谋”。现在人们也经常讲“知”,“ 知己知彼、知根知底、知表知里” 。具体来讲怎样才算“知”呢?第一是知全。要知国情、知行情、知人情。第二是知深。不仅要知道事物表面的东西,还要知道关联、本质和规律。现在有些高校还在盲目扩招,过几年我们的生源将锐减,而且盲目扩招也将带来许多问题,其中的原因就在于“知”的不深。第三是知速。现在许多信息要求从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知情人那里得到,信息社会时间就是效益,时间就是主动。
第二,知与行辩证统一。知与行是辩证统一的。“知微知彰,知柔知刚”蕴含了两组矛盾。“知微知彰”是第一组矛盾。就是不仅要看到表面现象,还要看到本质的东西,延伸开来就是要知上下、知内外、知古今。“知柔知刚”是第二组矛盾,这是行的矛盾。就是管理者在行为措施上要“亦柔亦刚”,柔就是要有亲和力,刚就是不可抗拒。我国古代“刚性管理”是比较成熟的,如“军令如山”。现在有一种管理行为叫做“柔性管理”,也就是古人讲的“以柔克刚”。“知柔知刚”延伸开来,就是要知赏罚、知言行、知缓急。作为管理者要对我们管理的对象做到熟知真知,深入浅出;要做到刚柔并济、恩威并重。从古至今,刚性管理在减弱,柔性管理在增强,到了共产主义社会可能要以柔性管理为主,主要靠人们的自觉,靠社会舆论。但是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还是要靠刚柔相济。
(二)追求最优,止于满意——思维的活性。
有了思维的理性,就要从理性出发,追求思维的活性,追求最优,止于满意。
第一,追求完美,人之天性。人人都想人际和谐、事业成功,家庭美满、子女有成,身体健康、青春永驻,因为追求完美是人的天性。天性具有两大基本特征:自发和执着。
第二,不完美是事物的普遍性。尽管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是人的天性,但是不完美才是事物的普遍性。不甚完美才是真,相对满意才是真。一本万利、一劳永逸、一帆风顺、十全十美、心想事成都是虚无缥缈、一厢情愿的事。有所得,必有所失。所以我们现在讲“双赢”和“多赢”,这就回到了客观与现实中。因此,从实际出发,我们应该追求满意解,而非最优解。最优解只有在数学中才能找到,社会中只有满意解。
第三,目标追求须最优。我们的目标追求需要最优,要根据现有的条件和环境,将目标定为现有条件下的最高。所以,“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冠军的运动员不是好运动员”,这些提法都无可非议。追求目标最优是实现价值最大化思想基础。人们往往在追求最高目标的过程中,客观上实现了人生的价值,也在客观上为社会作出了贡献,这也是人生的意义。在实现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中,人们往往遇到两个矛盾的选择。其一,局部最优并不是全局最优,因此常常需要放弃局部的完美。近年来我们进行的公司改革、公司合并就是这样,利用好的公司带动落后的公司,从而实现全局的最优。其二,为了完美我们常常需要接收不甚完美。很多时候为了达成某个目的,需要迂回处理,但是许多人做不到这一点。
第四,放弃固执,回归现实。我们提倡要放弃固执,回归现实。用“满意”实现优化,用“过渡”锁定机遇。
(叁)是非适度,相反相成——思维的哲性。
第三方面是思维的哲性,也就是思维的辨证性,即“是非适度,相反相成”。思维的哲性,就是研究我们的思维怎样才能客观全面。
第一,适度的魅力。马克思有一句话,“一切差异都在中间阶段融合,一切对立都经过中间环节而互相过渡”。许多先进工作者最后沦为阶下囚,并不是突然之间发生的,在中间阶段就已经产生犯罪意识甚至犯罪行为了。因此,我们要讲适度。适度才能存在,适度才能发展,适度才能成功,适度才能和谐,适度才能美。我国已经意识到改革带来的贫富差距、环境污染等问题,正在采取合理手段进行控制,实现科学发展。适度才能存在,不适度是不行的。同样,适度才能发展。公司发展的市场也不是越大越好。公司市场太多,在我们山东有一个秦池酒,广告费耗资巨大,市场太多而生产跟不上,只能在产物质量上大打折扣,公司一夜之间就倒下了。原因就是发展不适度了。适度才能够发展,适度才能成功,同样,和谐、美等等都要靠适度,适度的魅力是无穷的。
第二,二值逻辑的误用与误导。现在有许多东西不适度,二值逻辑的影响被误用、误导。这种误导有三个表现。其一,相斥选择,非此即彼。二值逻辑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不能用在所有现象上,如果有人问你今年50岁了没有,你只有两个回答,这是二值逻辑;今天下雨了没有,也只有两个回答,这些也是二值逻辑。但是二值逻辑不能滥用。这种“非此即彼”到处硬性的使用,将多值简化为二值,强调单极作用到了极端的程度。用专业术语来解释,就是将含有无数个值的一个闭区间,简化为只有两个元素的有限集。这种思维的方式甚至影响了国际社会。无论哪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出来讲话都说是为了本民族的利益,但是只为本民族的利益是不可能的,还要照顾其他民族的利益,否则这个世界永远不会和谐。其二,思辨行为掩盖了客观现实。相斥选择到了一种极端的地步,这种思辨行为就掩盖了客观现实。思辨本身是模糊的,不能强行把它搞清楚,新闻舆论尤其要尊重事实,否则就要闹出笑话。前几年的评艺术大师有一个特点:60岁以上才能评艺术大师,60岁以下却没有报名资格,这是不合理的,是人为界定的一种思辨。现在人们开始不断反思,人们已经认识到,这种思维是违背客观规律的。所以古语讲“过犹不及、物极必反”,现在讲“有所为、有所不为”,“恰到好处”、“恰如其分”等等,这些都回到适度上来了。适度是矛盾统一时的“定格”。适度是对质的量化,是模糊性与确定性的统一。所以说适度不是失则,必须相反相成。任何事都必须适度,我们社会也好、学校也好,丑恶总是和真善美同时存在的。丑恶给我们提供了反面的教材,教育我们不要干这种事,所以并不是绝对的坏,但是丑恶必须要有一定限度,否则就要受到制裁。
第三,在把握适度中前进。其一,思维中的定势与突破。比如一个人犯过错误,你认为他不可能改好,这是个定式;孩子不打不成器,这也是个定式。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定式,有些是对的,有些是错的,对的就坚持,不对的就要改,这是一种定式的突破,也是一种适度的把握。其二,判断中的有问题推定和无问题推定。在法理上有有罪推定和无罪推定的问题,在工作中就有有问题推定和无问题推定的区别。不能证明无问题就是有问题,这就是有问题推定;不能证明有问题就是无问题,这就是无问题推定。领导经常会接到一些匿名信、匿名电话等,说某个人可能有贪污行为,某个人做了错误的事情,遇到这种事要把握适度。在没证明这个人有问题的时候,不要把他看成是有问题来对待,该让他怎做事就怎样做事,这就是无问题推定。法律里面有个有罪推定,就是不能证明无罪就是有罪,法律走了几百年才把这个观点转过来。不能证明有问题就是无问题,无问题推定是一种适度,有问题推定就是不适度。因为有问题推定能把人推向一种极端,没有后退的余地。而无问题推定就不是这样,无问题推定先经过调查,调查以后果然无问题的没有造成任何不利影响;调查如果有问题,就要处理,这就是一种适度。因此我们在绝不能伤及无辜和绝不能放走错误二者的选择上,我宁可选择有可能放走错误而不伤及无辜的做法,这就是无问题推定。其三。判断中的扬弃与抛弃。扬弃者适度,抛弃者不适度。现实中仍然有很多人却不这样做。一个人到新的领导岗位上了,把前任的工作几乎全给否定,这是不适度的抛弃。其四,发展中的拐点与前兆。发展是波浪式的,每一个波出现之前,都有一个拐点,明智的管理者在拐点到来之前会发现一些信号,信号到来时要么放大,要么弱减。其五,矛盾中的沉默与果断。人际交往中的沉默与果断等等,都有一个尺度的问题。过去我们强调领导者要雷厉风行,要当机立断,其实不能绝对的这样。对于一些不会影响大局的矛盾、不会影响工作整体进度的矛盾,有的时候可以沉默一下、拖延一下。有些事情沉默、拖延一下可能就把矛盾淡化了、解决了。并不一定要当机立断。我我们的干部与干部之间出了矛盾,把官司打到我这里。我说,你们先回去各自考虑一下,我暂时不考虑。过一段时间有些矛盾自然就解决了。如果当时谈,他们都在气头上,不一定能解决问题。其六,人际中的容忍与回应。领导干部往往面临很多的矛盾,需要有忍耐力。但是忍耐也不是长久的办法,有些问题终究是要有回应的。
(四)法无定法,与时偕行——思维的灰性。
第一,“法无定法,与时偕行”的理论依据。对于灰色现象的处理,必须以灰对灰。“法无定法”源于四川保皇寺的一幅对联: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与时偕行”来自《易经》,《易经》讲究“变”,一切结果都是时间的函数,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其中有一句话叫做“君子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是说有知识,有道德的人做事恭恭敬敬,遵循规律,与时俱进。任何事物都处在变化之中,所以我们的思维也应随事物的变化而变化,“以不变应万变”应该改为“以变应变”。“以变应变”的理论依据有两点。其一,事物的发展是模糊的;其二,事物的发展是在不断被否定的,对与错随着事物发展而变化。变化是永恒的,是长存的,正因如此,才提出“法无定法,与时偕行”。这种提法在中国尤其必要。我们几千年信奉“以不变应万变”,墨守成规,不敢越雷池一步,强调统一、和谐是中国的文化传统。所以现在中国要创新,再也不能思想禁锢了。
第二,“法无定法,与时偕行”的实践意义。讲究“法无定法,与时偕行”实践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它是解放思想的依据,是思维创新的基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第二,它是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的统一,是灵活性与原则性的结合。第三,它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原动力,具有探索和先驱的意义。
第三,在灰色中前进。要展示思维的灰性,就要学会在灰色中前进。其一,逻辑中不求因果分明。我们现在做事有条有理、步步推理、因果求证,处处考虑是否符合逻辑,是否符合政策。但有时做事情往往需要创新,不能完全按逻辑办事。“法无定法”很有风险,但是如果没有创新,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单位就会凝滞。很多科学发展都是在不求因果的过程中诞生的。有位搞生物材料的学者,在实验中发现有一种锡箔材料在雷达上不显影。这种材料是我国科学研究多年为解决的课题,可以用于隐形飞机的生产。但是,目前当时并没有找到此种材料在雷达上不显影的原因,这就是先有结果,后寻找原因。其二,舆论上不求是非一律。现在很多会议上要征求群众意见,但是往往等到全体人员意见一致的时候却失去了做事的时机,有时候“真理往往在少数人手里”。其三,观察上不求一目了然。有些学校上专业,看市场、看生源、等条件,想了又想,很可能会贻误时机。其四,工作上不求万事具备。对于许多事情,工作上也不要要求万事俱备。许多时候我们提倡“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所以,我们许多工作是在没有万事俱备的情况下,摸索着进行的。领导给下属布置工作的时候,要看他有没有创造性思维,如果完成一项工作需要十个条件,具备到七八条就不能去干的话,这样的下属就没有什么潜力。所以在工作中我们要摆明对下属的要求。其五,学习上不求从头越。学识上不求面面具备,现在要学习的知识浩如烟海,不能掌握所有。在工作中要运用什么就要学到什么,学习强调的是恒量与综量的问题。要跟上时代的进步,要强调积累与检索。在平日中积累知识,在需要的时候就能够应用到。其六,决策上不求零风险。现在没有无风险的决策。我们不能坐等,我们允许失误存在,但不能允许不做事。许多事情都有风险,效益就在风险之中,责任也在风险之中。关键是我们的思维要有理性,要有先见之明,要严于律己,要做到向善、先见、身正、志坚。
(五)见微知着,以小博大——思维的悟性。
所谓悟性,就是要见微知著,以小博大,懂得渐变原理。
第一,渐变的两重性。渐变的事情是不容易觉察的,要把握三点内容。其一,渐变成事。渐变的过程潜移默化、自然稳定就有利于事物的发展。就像物价,从一开始改革开放到现在,涨了几十倍,有的可能上百倍,但是人心在变,社会在变,我们也就不知不觉的接受了。其二,渐变败事。渐变的过程是不易察觉的,往往潜伏着危机,把握不好就会败事。有一个例子,有两家航空公司,一家因为服务质量好,事业非常景气。有一天一个服务员碰上了一个蛮不讲理的顾客,两人吵了一架,其他的工作人员均为他鼓掌,强调对这样的人绝对不能客气。从此之后,这样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整个公司的服务质量就变了,直到最后不堪一击。就像塘中落叶,一日一片,继而复之,则百日满塘,不见清水。这就是渐变的力量。所以,作为管理者,日常不注意保持头脑清醒,见微知著,就会失去先见之明,失去预见能力。其三,人类的本能。人类的本能是不易觉察渐变,容易接收渐变。
第二,要学会让“微”“小”引导成功。一是实践感悟。要提前感受到别人还没有感觉的变化,要到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获取信息。我们的高等教育正在一个适应阶段。一般的教师感觉不到,可是领导应该感觉到。为了我们的未来,要在实践当中去感悟。二是常思顿悟。对于曾经犯过错、受过处分的学生,学校不能单纯的以严惩来教育他,可以设立激励机制,要求他为解除处分怎样努力,需要达到怎么的条件,使他能够常思顿悟。三是堆砌醒悟。要求大量占有信息,占有资料。四是启发领悟。即在原来占有信息的基础上,完善、扩大和深化,做到“起于斯,优于斯”。有一个公司管理者从87种管理模式中总结出“管理多模式”,“管理无定式”,“管理个性化”三大类别,任何管理都是具有多模式的,并不是局限的;任何管理也都是随时间、环境、技术的变化而不定的;每一项管理都有自己的个性,各不一样。这是一种悟性发挥的结果,这种悟性来自思索。在工作生活中,要从多方面的资料中思考,结合自己的个性化思维,只有这样才能顺应时代的变化,实现管理工作的优化至善。在学习工作中要学会利用别人的启发,学会领悟,引发思考。
(六)引燃激情,物我互动——思维的灵性。
灵性是指同样条件下超人一等的领悟、破译、生成能力。作诗、画画、写字等等都需要灵性。灵性表现在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率,具有突发性和突破性的特征。
第一,创造启迪灵性的条件。第一个条件,博学、恒学。博学使人敏锐,恒学使人深沉。第二个条件,正身达德。这与人的德行联系起来。人要进行灵感思维的时候必须心静如水。如果不敬业、不乐业,心里都是名利,就不能心静;如果小肚鸡肠、斤斤计较,就不能腾出足够的空间去进行灵感思维。因此要保持敬业乐业的精神,淡泊宁静的心态,知恩感恩的人格,宽容宽厚的胸怀。第三个条件,健美身心。要做到直面人生、身心俱键、爱美审美。身体和心灵是一个人创造灵感的基础,是保持灵感的载体。有些人心理不健康,有知识但不会思维,所以我们要健美人的身心,直面人生。社会不是为我而存在的,周围的人不是为我而生存的,社会有社会的弊端,人有人的个性。现在社会上很多人的心都很烦躁。人们是有很多烦心事:青春的逝去,事业的平庸,健康的不在,人际的不和等。不同的人面对这些事情的态度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我们无法凭借自己的感觉在这个世界上纵横驰骋,我们无法找到人生的捷径,从此一劳永逸。美好的东西在支撑心灵的大厦,但失望、失败又经常撞击心灵。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所以我们要直面人生才能身心俱键。人成功的因素很多,有些人能看到一个事物的使用价值,而有些人能看到它的审美价值。要获得身心健康,还必须学会审美。
第二,寻求引燃灵性的方式。我们如何寻找点燃灵性的方式?一是怀疑质疑。要敢于怀疑一切。马克思就把“怀疑一切”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质疑权威,质疑陈规,才能发现问题。质疑不是否定,不是狂妄。 往往在质疑的过程中产生新的理论、新的成果。“公司核心竞争链”的理论就是在质疑的基础上产生的。二是直觉判断。直觉很神奇,它是一种未经推理、未经论证的速成感觉。直觉往往没有道理,只是一种模糊判断,是一种不假思索的心领神会,是以一定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在某一方面有直觉的人,往往是在这一方面很有经验的。一个未经世面的人是不会有直觉的。直觉具有直接性、具体性和非理性的特点。一位南极考察队的副队长讲了这样一件事,在考察队到达南极冰山的时候,全队人员都在船舱里庆祝,只有船长一人站在甲板上。在大家狂欢的时候,他突然下令紧急起锚。不久发生了冰崩,海水很快上涨了几十米。船长了直觉救了全体成员。因此,不要轻易的否定直觉。三是组合匹配。不同质的元素按照新的方式重新整合,就可以产生一些灵感。各种化学反应就是不同质的元素按照新的方式进行的组合匹配。很多不同电器设备中使用的原件都是相同的,但是按照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就形成不同的设备。四是常思冥思。常思反映精神,冥思体现水平,“思到深处方知极”。所以我们讲深思熟虑、苦思冥想,讲三思而行、再三思索,可见“思”的重要。思索往往要经历很长时间,甚至几个月、几年都没有结果,但是我们不应该放弃。如果思索到心驰神往、不分昼夜的程度,思索到挥之不去、驱之不尽的程度,思索到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的程度,就离突破不远了,就会激情荡漾。五是创造环境。思索要在一定的环境之下,因为环境可以酿造不同的心境,可以人境互动。到海边采风,看到潮起潮落、水天一体,有种“往事越千年”的感觉,胸怀变得博大无比;走进大森林,面对古树秋风,郁郁森森,感觉“与日夜同存,与天地同在”;南方人感情细腻,思维敏捷,是受小桥流水、烟雨人家、稻花飘香环境熏陶的;到了大西北,茫茫戈壁、浩浩黄沙,“西出阳关无故人”,“春风不度玉门关”,满目荒凉,感觉人生太渺小。环境不同,人们产生的感觉也不一样,所以要学会创造环境。现在我们的社会遍地充满了激情,每个人都可以植入激情的种子,至于发芽不发芽,全在各人自身。如果一个人激情荡漾,遇到问题往往就会茅塞顿开,这就是灵感出现。所以,我们思维的最高境界是引发灵性。
笛卡尔讲,“我思故我在”,只有思索才能证明人的存在。我想,还应加上一句,叫做“我思我在,我思我成。”以此作结。
(钟晓雅、吴晓波、侯方峰根据讲话录音整理,未经作者本人审阅。)
分享到:
上一条:
院长潘鲁生到应用设计学院调研教学评建工作 [附图]
下一条:
学校召开第十七次教学评建工作例会暨迎接教学评估工作指挥部第一次会议 [附图]
热点新闻
2025.08.20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香蕉五月团队设计的《中国国家公园视觉形象标识标准化设计系统手册》发布
2025.08.19
青春跨越山海,爱与知识在边疆接力——“关爱引航,繁星点燃 ”鲁喀专项志愿支教活动圆满完成
2025.08.17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香蕉五月2025年“山东省传统工艺数字化建设”研修班举行开班仪式
2025.08.16
我校学子亮相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开幕式
2025.08.14
我校师生在第七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山东赛事中喜获佳绩
2025.08.09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香蕉五月与山东省轻工联社正式签署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