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山工艺,处处洋溢着青春与活力。9月12日,来自全国各地的2765名2025级新生,其中研究生289人,本专科生2476人,他们怀揣着艺术梦想奔赴崭新的人生旅程。
学校领导王晓娟、董占军、韩世春、张艳霞、韩文涛、谷朝勇、孙磊、安峰、弭友海分别在长清校区、千佛山校区、产教融合青岛基地检查指导迎新工作,慰问参与新生报到工作的师生志愿者们,了解新生报到情况。
在迎新现场,校领导与2025级新生和家长亲切交流,详细询问新生们的家庭情况,耐心解答家长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同时也感谢家长们对学校的信任,希望多提宝贵意见,学校将全力打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在各学院的报到现场,没有复杂繁琐的流程环节,只有满满的贴心与温暖,学长学姐的热情微笑,辅导员老师的耐心引导,让初来乍到的同学们瞬间卸下了紧张与不安。
为了给新生们留下独特的体验,各学院特色迎新,创意无限:视觉传达设计学院为335名本科生和52名研究生精心定制了专属IP形象徽章,将个人特色和潮流元素相融合,满足Z世代年轻人的佩戴偏好;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用全国各地著名建筑物的简约画作为填充设计了一张全国地图,新生在自己家乡的小旗子上签上自己的名字,象征着“五湖四海来相会 建筑学子一家亲”的美好寓意;工业设计学院以“趣味互动,融入山工艺”为核心,通过探索式问答闯关环节,解读学校“天工开物,匠心独运”的校训与“为人民而设计”的理念,传递学校学术精神与文化内核;服装学院除为新生准备专属礼包外,还设置“衣梦起航”“指纹树手印画”环节,传递“因热爱而相聚,因共创而相连”的理念;造型艺术学院为每一位新生准备了定制书签,寄托着对新生“书香致远、艺海扬帆”的美好祝愿,创意十足的签名背景墙,定格下与学院初见的美好瞬间;现代手工艺术学院融合专业特色与非遗文化,让新生在“串珠成线”互动和击鼓仪式中,沉浸式体验感受手工艺魅力,开启艺术人生新篇章;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以“服务+创意”双驱动,打造有温度、有巧思的迎新体验,精心准备的浪浪山小妖怪盲盒,让惊喜与温暖陪伴崭新的“数字人”开启旅程;人文艺术学院强调“艺术浸润+人文关怀”,将专业特色与新生报到场景深度融合,实体心愿箱收集新生对未来自己的寄语,让迎新过程成为新生感知学院文化、激发艺术热情的第一堂课;千佛山校区以非遗漆艺书签为核心载体,精心策划“漆待相遇,签手同行”特色活动,邀请新生亲手参与制作,在体验传统工艺魅力的同时,开启一段独特的大学记忆;产教融合青岛基地致力于打造“有温度、有深度、有创意”的迎新活动,由教师、学长组成的“迎新服务队”全程护航,提供“一站式”闭环服务,让新生在互动中感受专业魅力,快速融入大学生活。
校园里,拖着行李的新同学、稍显忙乱的家长、穿梭引导的志愿者、坚守岗位的安保医护人员,构成了一幅热闹又温暖的画面。宿舍里,提前到校的同学一边与舍友交流认识,一边整理自己的物品,诉说着自己的感受;食堂里,不少新生跟着家长一起迫不及待地品尝来到山工艺的“第一餐”;还有不少新同学已经好奇地走进教学楼、实验室、工作室,开始了对新环境的探索……
新生入学后,学校将组织新生开展入学教育和军事训练,共上“大学第一课”,帮助新同学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了解专业方向。期待这些略显羞涩的“新生力量”,能够在山工艺找准目标、坚定成长,在未来的广阔天地,用艺术之笔书写人生华章。
(供稿:党委宣传部;作者:王伟杰、王晓琼;图片:各部门(学院)、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编审:马斌;复审:石龙潭;终审:孙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