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艺术基金“齐鲁粮仓”主题美术创作团队先后深入山东德州、威海两地,以“陆地粮仓”玉米抢收与“海上粮仓”渔业丰收为核心,用艺术笔触定格新时代粮食生产盛景,生动诠释齐鲁大地守护粮食安全的实践与担当。
10月26日,团队首站走进农业大市德州。正值当地800多万亩秋粮集中收割期,履带式玉米收割机在金色田垄间穿梭作业,高效完成摘穗、剥皮、秸秆还田全流程,机械化、规模化的农耕场景尽显现代农业活力。创作团队先后走访粮食收购点、种植合作社,以速写、摄影等方式捕捉农机轰鸣、粮食归仓、农户喜获丰收的鲜活瞬间,与种粮大户、农技人员深入交流,挖掘玉米产业发展成果与农民扎根土地、辛勤耕耘的奋斗故事。
次日,团队奔赴沿海渔业城市威海,聚焦“海上粮仓”建设成效。在石岛渔港、荣成俚岛鲍鱼养殖基地等地,满载渔获的渔船陆续归港,渔民分拣渔获、冷链物流转运、工厂化养殖等场景繁忙有序。团队实地察看捕捞作业、养殖流程,详细了解海洋牧场建设、智慧渔业发展、水产物加工增值等创新实践,用画笔与镜头记录耕海牧渔的鲜活图景,挖掘渔民坚守与“海上粮仓”提质增效的丰硕成果。
国家艺术基金“‘齐鲁粮仓’主题美术创作项目”由造型艺术学院院长刘宁教授主持,项目围绕“国家粮食安全、乡村振兴、齐鲁粮仓”主题,通过中国画、油画、雕塑创作,全面展现山东农业农村的新气象、新成就、新活力以及农民群众的新生活、新面貌,描绘农业生产、粮食丰收、乡村振兴的时代画卷。此次跨区域采风,创作团队将陆地粮食生产的厚重底蕴与海洋渔业发展的蓬勃活力尽数收录,为创作出兼具时代感、生活气息与地域特色的美术作品奠定坚实基础,以艺术之力传递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展现齐鲁大地“陆海并举”守护大国粮仓的坚实底气。
(供稿:造型艺术学院;作者:娄彩虹;编审:王伟杰;复审:石龙潭;终审:孙磊、李希进、刘宁)